2月23日至24日,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在江苏常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新能源领域教授专家学者、企业家、基金投资人等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新型储能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及产业化进展,分享交流储能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构建、商业化应用等。作为先进的专用化学品制造与新能源循环利用技术综合服务商,光华科技携钠电池专用化学品解决方案首次亮相,并针对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正极及正极补钠剂等领域,推出了高纯级碳酸钠、电池级氟化钠、草酸钠等系列产品,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及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能源、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对整个新能源行业都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分析认为,钠电池产业化元年在即。根据测算,预计2025年国内钠电池需求有望达到32.9GWh,对应市场空间约203.7亿元;预计27年国内需求有望达到137.3GWh,对应市场空间约824亿元,23-27年CAGR为141.3%。
钠离子电池,与掀起新能源热潮的锂离子电池有着相近的出身,同样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及隔膜组成,但两类电池却在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其中,钠离子电池使用的电极材料主要是钠盐(如碳酸钠、氟化钠、草酸钠、六氟磷酸钠等),相较于锂盐而言储量资源更丰富,成本较低,同时钠离子电池具备更优的安全性、放电性和工作温度区间,因此近年来,作为锂电池重要“补充”方案。钠电池产业化进程骤然提速,产业链正加速形成,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预计钠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更多集中在电动二轮车、偏小型储能和低速四轮车等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场景中。本次会议由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溧阳市人民政府、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胡江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泓,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处长刘嘉,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技术总师史冬梅,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等领导专家出席现场。
本次研讨会,特邀6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分享交流储能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构建、商业化应用等。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钠电池商业应用的突破与其技术性能表现密切相关,而原材料的使用,对钠电池性能的表现亦至关重要。其中,中科院化学所殷雅侠研究员提到草酸钠用作正极补钠剂,在0.2C的电流密度下,不添加草酸钠的NMT电极初始充电比容量为120mA h/g,而添加20wt% 草酸钠的NMT电极达到239mA h/g,这额外的容量贡献来源于草酸钠的钠补偿作用。而作为补钠剂的草酸钠,其粒径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根据殷老师的研究报告所言,如果引入的草酸钠粒径较大,会造成导电性降低以及氧化分解产生较大孔隙的问题,因此草酸钠的粒径越小越好。同样,电解液金属杂质离子的控制对电池性能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电解液中电解质、溶剂和添加剂中的金属离子杂质不仅会催化分解电解液,还容易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而析出金属单质,从而降低首次充放电的效率,同时降低了负极的循环可逆性。因此,在电解质、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从原料端控制杂质的引入。
作为先进的专用化学品制造与新能源循环利用技术综合服务商,光华科技携钠电池专用化学品解决方案首次亮相,解决方案主要针对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正极及正极补钠剂等领域,推出了高纯级碳酸钠、电池级氟化钠、草酸钠等产品。前来公司展台交流咨询的专家、客户对光华科技钠电池产品解决方案及在客户端的应用情况表示关注。现场销售人员与产品经理对公司目前产品的性能指标及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头部企业的应用情况做了介绍与交流。
光华科技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平台能力,凭借在化学品研发、合成、分离、提纯等技术实力,提供的产品具有纯度高、水分低、粒径小,且阴阳离子含量低等优势,从原材料端对电解质中阴阳离子含量进行控制,极大地满足了钠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技术需求,从而为制造性能更佳的钠电池打下基础。除此之外,相关产品均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指标规格定制,为钠电池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助力。
坚守“绿色环保,追求卓越,促进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的使命,光华科技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联动长三角,紧跟新能源产业发展,持续深耕布局,从技术研发创新到产品应用与产业化,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专业服务,协同构建钠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制造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Welcome·欧洲杯始创于1980年,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体,以高性能电子化学品、高品质化学试剂与产线专用化学品、新能源材料和动力电池回收、综合利用为主导,同时提供其他专用化学品的定制开发及技术服务,致力成为国际高端专用化学品创新与整体技术服务方案领跑者,助力国家技术革新,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持续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